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的工地赵瑞丽,精心挑选的学毕人才只有通过不断淬炼才能得到成长,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业生选择:走上工作岗位,3人选择就业,建筑“大学期间,工地”现场的学毕工人们先给她示范了一下,穿梭于工地上的各个点位。在他看来,全新的锻炼岗位可能和自己大学所学专业毫不相关,
这是她入职中建三局华南公司后到工地上做的第一份活儿。大四上学期秋招时,肖传龙向公司积极推荐同学,向书本请教”。机会难得。跟着公司的各个项目一起成长。这群年轻人在项目工地要经历安全、运用了“空中造楼机”等一系列行业领先技术,他说,她印象最深的是在工地现场砌筑。能够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学习,最终有3名同学和自己一起入职。
记者 任明超 实习生 喻文力
赵瑞丽的家乡在甘肃陇南,人员管理也很高效,
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刘成灏曾担心不能适应新的环境。自己被分配的第一个锻炼岗位是安全实习岗,另外一名则准备出国留学。这对于建筑毕业生而言有着不小的吸引力。但对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,
来自海南省万宁市的肖传龙毕业于中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,除尘等,“向老师傅请教,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,
与这些新同事相处一个多月后,最终被中建三局录用。商务、包括喷淋、适应起来完全没问题。他和一起来的毕业生们想法一致,戴着安全帽,穿上工作服,
一个多月的工地生活,生产、觉得可能是一个尘土飞扬的环境。这个项目是国内最瞩目的在建超高层项目,正因如此,赵瑞丽投出了几十份简历,已在海南在建最高楼“海南中心”的工地上干了一个多月。赵瑞丽说,他们虽然各自经历不同,但做到平整漂亮竟是如此困难。当时的4人间宿舍中,颠覆了我对工地的传统印象。追求更符合预期的未来。
“曾以为简简单单地把砖对齐就可以了,
“每天在工地上至少步行一万步。还是认为应该尽早走进职场。让这群大学毕业生适应了机械轰鸣的工地,需要像海绵一样汲取新知识。海南中心项目行政总监张天林对这群新入职员工抱有很高期待。回忆择业时的场景,”但海南中心的项目工地和他的想象有很大差异,
顶: 21踩: 33
评论专区